本文从“是”、“凭”、“靠”、“借”以及“奔”五个维度介绍小程序的袭击历程,且附带五条戒律来引领用户探索小程序。
伴随着小程序渐渐深入开发和推广,我们身边的小程序类目越多越多,且不乏一些轰动产品市场的明星款。然而这些作品却不是你我所为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差距呢?我想:主要是因为我们不能做到真正了解小程序。
小程序“是”什么呢?
戒律一:不要在不了解事物本身就慌忙前行,因为你不知前面是深渊还是光明。
腾讯小程序(Mini program)就是微信应用的功能插件,而且不需要下载就可以应用。
不妨我们站在微信用户和小程序开发者的角度来思考小程序带来的感觉。
- 站在微信用户的角度来看:不需要再去关心下载安装等复杂的应用问题,应用也会无处不在,随时可用;
- 站在开发者的角度来看:开发门槛相对较低,难度不及APP,能够满足简单的基础应用,适合生活服务、生活娱乐等应用的转换。
从开发者到面向的使用者都是需要微信作为活动的基站,腾讯小程序基于基站的输入输出就变得无比奇妙。
例如,在开发者开发小程序时,首先应该考虑小程序核心用户是不是微信用户,其次小程序是否足够的简便(尝试只留用一个核心功能解决一类问题,微信用户可能就会为你停留下来),最后还需要通过核心用户的实际使用动向来作为挖掘下次开发的发力方向。
这样就能快速打造出良好的用户口碑进而完成用户裂变的目的,进一步探索裂变的意义,小程序开放者需要借用足够的用户基数才能进入广告商的投放标准(也就是传统的变现方式,也是微信平台杀熟的变现方式之一)。
届时,腾讯小程序的运作方向主要在娱乐型产品之上,腾讯小程序调用用户碎片化时间实现了纵向维度深度粘帖和夯实横向维度广阔拓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